茶葉本身物質含量的作用
茶葉內含物質中的茶多酚含量高達70%,喝茶時感受到的干澀,主要是由茶多酚和兒茶素造成的。唾液中的黏蛋白會讓口腔產生“潤”的感覺,而酚類物質會導致黏蛋白失水,從而失去對口腔的潤滑作用,于是我們就會覺得不滑、不潤,有收斂感,這就是“澀”,也是喝茶的一種口感體驗。
當一款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較高時,品飲過程中也更容易出現干澀的感覺。不過要是一款茶的原料和工藝都足夠好,喝的時候即使有干澀的感覺也能很快的就化開;如果干澀一直在口腔中停留化不開,這樣的茶品茶質也不會很好。
喝燙嘴的水
其實有很多人習慣喝熱水,尤其是經常喝茶的茶友們,剛泡好的茶,水溫是比較高的,要是端起來就喝,一方面是容易燙傷口腔,另一方面,如果茶水溫度較高,喝完之后也會有口干舌燥的感覺的。燒沸的白開水通常涼放到40℃左右再喝比較合適,而沖泡的茶湯,相比出湯就喝,可以將茶水稍稍放涼一點再喝更好一些。
喝茶可以促進新陳代謝
茶葉中的糖苷類物質在口腔內吸熱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有機酸,葡萄糖帶來回甘,有機酸刺激唾液腺分泌,則會產生明顯的生津。當然,茶葉具有一定的利尿功效,茶葉內含物質中的咖啡堿可以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,喝的茶水越多,排出體內的水分也會增多,當身體內排出的水分多余攝入的水分時,正在喝茶的人同樣也會覺得口渴。
制作工藝的原因
由于各類新制的茶,工藝的不同,因殺青、炒青、烘干、焙火等工序對溫度要求較高,品飲時如出現“火氣”未消的情況,喝完之后也會覺得口干舌燥;
要是喝茶的人感冒、上火等,喝茶時也有可能出現越喝越渴,口干舌燥的情況。
所以喝茶不一定能“生津解渴”,要解渴還得多喝水呀!